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会影响约50%糖尿病患者。由于对周围神经产生损害,患者常会因感觉异常、运动能力下降等而影响日常生活,甚至出现远端肢体溃烂。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目前对其发病机制的认识不够明确,且缺乏有效治疗手段,需要利用动物实验进行深入研究。造模成功与否的判定标准和周围神经功能恢复的评价方法是开展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动物实验的关键,但对于 2 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模型评价方法的整理分析较缺乏。因此本次研究查阅近年资料,从小神经纤维和大神经纤维两方面总结分析了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动物模型评价方法,并提出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小神经纤维的评估
伤害性刺激测试:小神经纤维指直径<7μm,包括薄髓鞘Aδ、无髓鞘C的一类神经纤维,其源于背根神经节发出的感觉神经,能接收并传导外界对皮肤的刺激。糖尿病早期常累及周围小神经,使局部炎症因子大幅释放促进外周敏化,并改变电压门控离子通道表达,导致受损纤维和相邻未受损神经纤维异位放电,从而降低伤害感受器激活阈值,表现出痛觉过敏/超敏、感觉异常等现象。目前根据伤害刺激类型的不同,主要分为机械刺激、温度刺激、电流刺激和化学刺激4种。
小神经纤维病理变化观察:表皮内神经纤维密度测定、角膜神经纤维定量测定
大神经纤维的评估:行为学改变、神经传导速度检测(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病理学观察
施万细胞形成的髓鞘包绕大神经纤维轴突,具有保护神经纤维、促进轴突再生等作用。有学者用光镜观察 2 型 DPN 坐骨神经组织病理变化,发现模型组神经纤维数量减少,神经内膜水肿,髓鞘损失、施万细胞数量减少;在电镜下观察其超微结构,发现髓鞘薄片分层,轴突萎缩和神经纤维变形。此外,除定性的病理描述,还可用轴突与髓鞘间面积的比值、直径与外径的比值来客观定量地分析大神经纤维病理变化,在2型DPN中可见前者减小,后者增加。